一年一度的“618”购物季又来临了,闪石君在一番精挑细选,可算凑够“满3000减500”后,不禁暗喜又省出了一车泡面钱。同时,本着行业研究的职业敏感度,闪石君也好奇地去查了查这些电商平台的近况,心想疫情之下的“宅经济”风口一定让这些电商平台获利颇丰,尤其是在“稳外贸”、“双循环”这些大风向下,跨境电商企业应该日子过得美滋滋吧。结果,还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跨境电商去年似乎被高昂的海运费、海外仓储费以及“封号潮”等烦心事折磨地够呛。。。
前不久,闪石君专门研究过国际物流这个行业(《国际物流:巨头们的游戏》),过去一年豪赚快900个小目标的中远海控,今年一季度净利润276个亿,在去年逆天业绩的基础上又同比增长78.73%。然而,做国际物流的企业基本上都赚得盆满钵满,可东家跨境电商的境遇却各不相同,尽管都受到成本上涨、“封号潮”突发事件的影响,跨境通2021年净利润6.7个亿,有棵树母公司天泽信息却是-26.76亿,哎,同人不同命啊!
本着没有大佬的命,却喜欢替大佬们操心的精神,在“618”节日气氛的感染下,闪石君近日就研究了一下跨境电商这个连续9年被写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行业,接下来和各位铁子聊聊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以下正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跨境电商行业进行简要介绍:
1、跨境电商的模式演变过程;
2、长期以来,主要是哪些因素推动着行业向前发展;
3、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原因。
一、模式演变
1、开端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先是推出了信息高速公路法案,随后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旨在将互联网信息红利普惠给所有国民,也由此掀起了新一轮全球信息化浪潮。
彼时的我国,总设计师刚刚完成南巡讲话,改革开放也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经济活力高、思想负担少,高层领导对于互联网这个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新兴科技十分重视。在电子工业部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提出“金桥”、“金卡”、“金关”三金工程,其中,“金关”工程的实施,使海关、外贸、外汇、商检等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的政府部门实现了彼此间的业务联网,并且还推行EDI(电子数据交换)应用试点和海关代码标准化。
当时,还没有电子商务这个词,“金关”工程起初的目标也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来实现信息共享,标准化、网络化管理外经贸事务,提升传统外贸企业货物进出口的效率,从构思上和跨境电商还没有太大的联系。但闪石君认为,“金关”工程除了使我国逐步实现外贸活动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必要基础外,至少还在两个方面对日后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关系重大:
一是“金关”工程涉及了海关、税收、外汇、商检等多个外贸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可见国家领导对外贸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闪石君猜测,日后我国高层之所以能够给予跨境电商行业极大的支持态度,其根源很可能要追溯到这里。二是随着“金关”工程项目的推进,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跨境电商行业的知名人物马老师曾在这里工作过2年,离开后便创办了阿里巴巴。
2、B2B
1995年,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且没在网上搜到中国企业的马老师,发现了一片创业蓝海,回国后便创办了中国黄页网,向全球推广中国企业,开启我国跨境电商B2B时代。1999年,马老师又创立了著名的阿里巴巴,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尽管遇到全球互联网寒冬,但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到2001年底,入驻用户已突破百万,并且同期还有中国制造网、慧聪网、环球资源网等多家同样以服务B端跨境贸易为主的网站共同发展,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商B2B行业已颇具规模。
但是,彼时跨境电商网站的功能主要还只是展示企业、商品信息,以广告宣传、交易撮合为主,即只实现了“信息流”的传递,协商谈判、签订合同、交易支付等环节都要买卖双方线下交流。这可是跨境交易啊,为了签合同、看工厂、封样品,国外买方经常需要坐飞机往返,交易成本高、效率低、稳定性差,很难体现出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
直到2005年,敦煌网上线,通过展示相对标准化的产品信息,建立诚信担保机制,并与paypal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使买方可以在网页上下单付款,第一次解决了跨境电商线上“资金流”的问题,并由此促进了跨境B2B行业从信息型平台向交易型平台的转变。同时,盈利模式也从收取会员费向按交易额比例收取佣金的模式过渡,由于在线交易大幅提升了跨境电商的交易效率和稳定性,跨境电商B2B平台交易规模迎来爆发,敦煌网上线前3年,年均交易额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561%。
3、C2C、B2C
除了B2B外,跨境C2C、B2C两种贸易模式其实也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持续发展着,只不过在那个智能手机和WIFI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两种模式有另外的名字——代购和海淘。
代购的兴起主要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出境办公、留学等的人不断增多,“顺便”给国内亲朋带些国外产品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普遍,本来这只是熟人之间的人情世故,没多少商业化成分。但随着国内人群对海外商品需求的增长,国内一些有海外采购途径的人便开始给熟人以外的人代购商品,把这做成了一门生意。
当然,除了选择代购,在国内跨境电商B2C平台还未出现的时候,也有人通过互联网在国外的购物网站上下单,再通过国际物流辗转运回国内,也就是海淘的最初模式。但那个年月,“与国际接轨”这个词都还很新鲜,能看懂英文商品信息,还能在非直邮的情况下,协调好国际物流的人,想也知道不会有多少,更何况即使有这类专业人士,要不是遇上非买不可的东西,也犯不上费这个劲。
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有需求就有供给,海淘是有前景的,只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做。这一次,又是马老师。2007年,淘宝在上线4年后,推出“全球购”业务,成为国内首个跨境B2C电商平台。
国内一些长期受压抑的国际产品需求,逐渐释放出来,让B2C平台很快站稳了脚跟。而转过年来,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国内对海外奶粉以及其他母婴用品的购买量急剧增长,这无疑加速了跨境B2C平台的发展。
不过,毕竟B2C模式建立之初,很多中间环节并不顺畅,需求端方面,苹果1也才问世不久,移动互联网概念在国内基本没几个人听过。因此,私人海外代购这种不怎么交税的生意,依旧很有市场,与跨境B2C存在明显竞争关系,甚至还有价格优势。然而,任何生意做大了,都避免不了两件事——监管和纳税。
二、政策与技术是行业发展的动力
1、规范化
2010年,海关总署43号文,将个人邮寄进境物品的关税免征额度从500元降至50元;2014年,海关总署56号文,要求个人跨境购买的物品将按行邮税进行征税,未经备案的私人海外代购属非法行为。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大幅提升了海外私人代购的成本,削弱了其相对跨境电商渠道的价格优势。并且,海关56号文还明确要求跨境电商业务全流程数据适时向海关平台传送,标志着从此国家正式对跨境电商行业进行全面监管,跨境电商行业进入规范化运营时代。
而另一方面,通过数据联网,海关能够对跨境电商货物实行数字化、集中化管理,通关及出口退税等审批效率得到提升,交易成本随之降低,跨境电商行业迎来新一轮爆发期,2010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41%。
2010-2014年期间,国家还出台了多项针对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方面的规范性、鼓励性政策,同样意在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从2015年开始,国家每年高频出台引导、促进以及加强监管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远的不提,就在今年,跨境电商行业刚刚解锁“连续9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新成就,2021年,跨境电商还作为中期外贸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被写进“十四五发展规划”,高层对跨境电商行业关注度之高,连房地产看了都沉默。
同时,国家还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边实验边推广。截至2022年2月,国务院先后发布了6批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名单,共计设立了132个试验区,从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多个环节入手,推动跨境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业务。
根据网经社统计,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6%,达到14.2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36.32%,如此体量绝对不容小觑。并且,在全球抗疫形势依旧很严峻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已逐渐成为全球B端、C端必然要尝试甚至是将主要采用的购买方式,在持续促进全球市场养成线上购买习惯的过程中,跨境电商行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趋势。
自从对跨境电商行业进行全面监管以来,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国家的政策倾向,即使是光伏和新能源这类新兴行业,都未曾享受过如此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跨境电商说到底是一种贸易模式,市场化属性更强,业态发展也更为多元化,要真正长远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政策的推动是必要的,但不够充分,还要科技创新、基础建设等牵引力一同发挥作用。
2、互联网和移动通信
毫无疑问,跨境电商的兴起是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始的。正是因为互联网,实现了全球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才能让国内千万个原本只靠每年两次广交会来向国外买家推销商品的中小企业,有了每天向全球打广告的机会,并催生了早期的跨境电商B2B网站——中国黄页网。
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跨境电商行业基本保持着纯B2B发展模式,C2C、B2C模式存在感很低,理由也很简单——PC电脑太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才首次超过10%。在家庭电脑匮乏的年代,想上网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去网吧,但去网吧的人里,有几个是为了购物的?因此,10%的普及率,就网购这件事而言,还要打个折扣。
2009年,淘宝商城(后改名为天猫)第一次搞双十一活动,销售额5000多万,可谓一战成名,那一年我国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85万亿元,在动辄几百亿销售额的今天来看自然不算什么,但这一年可是能够作为里程碑写进电商发展史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当时国内影响力最大的B2C、C2C电商平台,尚且如此,跨境电商C端业务发展得如何也就不难想象了。
客观地说,我国PC端互联网的低普及率,确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跨境电商行业初期的快速发展,但这个由互联网带来的瓶颈问题,却意外地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解决了。
2009年,我国3G手机开始普及,国民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与至少几千元的笔记本、台式机相比,手机价格要亲民很多,且各大运营商还推出合约机套餐,大幅降低了学生党的购买门槛。另外,差不多同一时期,wifi在我国也开始普及,不但缓解了高流量费的问题,也让手机上网的空间限制更少了。
对于跨境电商而言,才上线不久的淘宝全球购以及其他跨境电商平台,刚刚承接了国人在“毒奶粉”事件后,对国外奶粉等母婴产品的疯狂购买需求,又遇上了我国普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市场规模加速增长,曾经用十余年时间来突破1万亿大关,而突破10万亿大关只用了9年,跨境电商行业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技术革命对这个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三流合一,物流仍需努力
1、物流
跨境电商究其本质就是把国际间原本线下进行的贸易过程全部线上化,简单说主要包括找货、交易、送货这几个环节,分别对应“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跨境电商的发展史就是如何将“三流”进行合一,以及如何不断优化这“三流”的过程。
我国跨境电商已经发展了20多年,整条产业链已经十分完整。在5G手机随处可见,跨境电商平台多得两只手都数不过来的今天,怎么买、在哪买都已经不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买得更便宜、送得更快,即“物流”的时效性。
跨境电商最大的物流问题就在跨境这两个字上,目前大部分跨境贸易还是以海运作为主要运输方式,报关、靠港、商检、装卸、清关等等环节花费的时间都不是能准确控制的,即使不考虑疫情这类极端因素的影响,正常通关也要占据不少时间。
因此,为加快通关效率,从2015年开始,国家已通过了6批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名单,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零售商品出口,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便利方式监管验放,同时还推出“无票免税”、“所得税核定征收”等减负措施。2020年,海关发布75号文件,增列“9710”、“9810”两个海关监管方式代码,分别针对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的货物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货物,以简化申报材料和流程。
但无论怎么加快通关效率,还是不如把仓库直接建在消费者身边香。
2、海外仓
2020年开始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着实改变了全球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在“少聚集、少接触”的号召下,线上购物需求激增,同时为了刺激消费,全球主要经济体集体“放水”,货币超发,“驱使”着资金向线上渠道聚集。
在供给端,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工业积累,培育了各行各业无数的外贸型企业,并且,在严格的防疫政策下,我国的供应链早于东南亚各国率先恢复且稳定性更高。于是,在全球开启“买买买”模式下,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再一次迎来爆发窗口期。
与以往跨境贸易需求爆发所不同的是,在这一次来自全球的强劲购买需求结构中,由于各国人民居家时间的增多,导致C端需求十分亮眼。而C端人群消费的往往都是日常用品,恨不得上午买下午就收货的心情与国内广大网购一族并无两样,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远高于B端。因此,原本不温不火的“海外仓”一词也就在这两年高频出镜,甚至还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国鼓励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持点。
海外仓,简单说,就是建在海外市场的货物存储仓库。先将未来可能要销售的货物通过对方国家海关后,存在海外仓库里,等有买家下单的时候,直接从海外仓发货给当地消费者,很明显,这种方式可以大幅降低从买家下单到送至买家手中的物流时间。在B2B的模式下,也可以通过建设海外仓,缩短从接收订单至海外分销商或者终端企业的时间。因此,无论是B2B,还是B2C模式,海外仓模式都是眼下十分具有诱惑力的物流发展趋势。
但是,海外仓模式根据具体运作主体的不同,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而发展最为成熟也最常用的,目前还只有依托于海外电商平台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这一种而已,代表案例就是亚马逊的FBA(Fulfillment by Amazon)。
自建海外仓,一般to C型外贸企业可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也没有精力去研究海外市场当地的法律、税收以及土地审批政策等,门槛很高。大企业有建设的资金实力,但是又担心未来的市场需求或政治变化风险,下决定的时候,可不如在国内建仓库那么痛快。
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营,可以节约成本,并且有专人打理,企业自己也省事。但是,海外仓建设热潮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专营海外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信得过的品牌企业不多,第三方企业的仓库网点覆盖情况也未必能很好地匹配国内跨境贸易企业的需求,所以想把重要的物流环节托付给一个靠谱的第三方,在目前来看也并非易事。
相比之下,通过亚马逊等海外大电商平台成熟的物流渠道,完成海外物流“最后一公里”,也就成为多年来绝大多数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的最佳选择。毕竟,在房东的场地摆摊做买卖,再购买点房东推出的增值服务,只要房东服务还可以,于情于理也都说得过去。
除非,房东翻脸了。
3、建自己的仓
对于去年从5月开始持续数月的“亚马逊封号潮”事件,想必很多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现在还心有余悸,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以“不当使用评论功能”、“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通过礼品卡操纵评论”等为由关闭了平台上大量中国商家的店铺和账号,而且还扣押卖家商品库存、冻结资金。
客观地说,这些商家可能确实存在违规情况,封账号的事情此前也时有发生。但在近几年敏感的国际局势下,在我国抑制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又因疫情影响国民整体消费力不足,国家提出“稳外贸”这一经济工作重点还不到半年的时间点上,突然如此大动作地关停中国跨境商铺,其背后意义耐人寻味。
亚马逊在去年9月披露,此轮“封号潮”共封禁600个中国品牌的销售,约3000个卖家账号,波及商家规模之大和惩处力度之严格,都是前所未有。虽然没有统计受波及企业总体损失的数据,但数额巨大是肯定的。这一点,可以从知名跨境电商有棵树的母公司天泽信息,在2021年年报中的相关描述推测出来:
“对收购深圳市有棵树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金额7.24亿元”、“受亚马逊平台政策环境变化、欧美市场竞争态势激烈等不利影响,公司本年度跨境电商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同比降低66.55%”、“由于深圳有棵树在亚马逊平台的被冻资金解冻进度迟缓,公司根据疑似冻结原因、申诉时限、过往解冻经验等因素,对所涉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金额1.04亿元”
虽然亚马逊对这波封号操作解释说“非针对中国”,因为上述被封禁的店铺都已收到过多次平台警告,可听上去总感觉有点此地无银的意味。
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比进口总值多4万亿,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日益强大和中国企业国际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也是长期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成果体现。从最初出口袜子、拖鞋、“义乌小商品”等初级加工产品,到家居、服装、功能五金等设计要求较高的半非标品,再到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汽车,甚至高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正在由全球制造大国逐渐向智造大国、品牌大国转变。并且,在跨境电商和直播带货风口之下,TikTok、Shein、Shopify等国内跨境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近年来也风头强劲,在出海道路上,我们在逐渐搭建自己的舞台。
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我国的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数量增长得很快,但功能性还比较单一,需要有质的提升。因为海外仓,定位不只是一个仓库而已,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境外节点、新型外贸基础设施,通过将海外仓与其他贸易环节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可以赋予其展示、配送、维修、售后、退换货服务等多种功能,并将上述信息实时反馈给国内卖家,连通跨境电商境外物流“最后一公里”,完成由“港到港”向“门到门”的转变,真正实现全程物流服务模式。
目前,多数商家依托亚马逊平台所采用的FBA模式,虽然省时省力,但也受到诸多限制,更重要的是,境外部分的买家信息、物流配送以及商品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在经历“封号潮”事件后,受制于人的隐患就充分暴露了出来。一些品牌企业开始痛定思痛,寻求与多个第三方平台合作,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在当前专业第三方海外仓服务行业还处于成长期,自建海外仓数量还不够多,需要资金投入和建设周期来慢慢发展的过渡阶段,选择“多平台、多渠道”的销售策略确属当下较为现实的应对手段。
不过,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国际贸易的升级模式,其发展初衷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一键式交易”,减少中间交易环节,提升交易效率且全程数字化。在跨境贸易场景下,追求如同国内电商一样的“门到门”全程服务模式,是受跨境电商降本提效的基因所驱动的,建设海外仓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未来跨境电商的重要发展趋势,无论是否发生“封号潮”事件,受自主掌控的海外仓建设都势在必行。
当然,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可以自主建设,而广大中小企业若能将需求集中起来,形成专业的海外仓运营市场,促进国内企业由单点单环节的物流服务商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整合商、海外仓场站物流运营商等方向转型,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加入VIP,可免费下载全站所有项目的拆解教程